咖啡百科

手冲咖啡闷蒸太久会萃取不足吗?手冲闷蒸时间是多少秒?埃塞耶加雪菲果丁丁手冲咖啡的风味如何

发表于:2025-10-06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10月06日,最近有朋友在网上刷到这样的帖子:《闷蒸时间太久的话,容易冲出萃取不足的咖啡》。显然,这样的说法与我们在 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 一直坚持的冲煮逻辑相悖。众所周知,闷蒸的目的,

最近有朋友在网上刷到这样的帖子:《闷蒸时间太久的话,容易冲出萃取不足的咖啡》。


显然,这样的说法与我们在 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 一直坚持的冲煮逻辑相悖。众所周知,闷蒸的目的,是为了让咖啡粉中的二氧化碳充分排出,从而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萃取出咖啡中的风味物质。换句话说,这一步骤是提升萃取率的关键。尤其对于新鲜度较高的咖啡豆来说,较长时间的闷蒸有助于释放更多阻碍萃取的气体,按理说应该能进一步提高萃取率。那么,为什么有说法称闷蒸太久会导致萃取不足呢?带着疑惑,这位朋友特地来到 前街咖啡 门店,想了解真相。


图片


根据他所看到的帖子,大致有两种解释:一是闷蒸时间过长导致壶内水温下降,从而降低萃取效率;二是气体被排尽后下水速度加快,使得咖啡与水的接触时间缩短,进而造成萃取不足。


事实真是如此吗?今天,就由 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 通过实验证明真相!


图片


实验内容十分简单,前街咖啡 分别以不同的闷蒸时间冲煮两壶咖啡,并对比它们的萃取率和风味表现。常看 前街咖啡 推文的朋友可能还记得,前阵子我们分享过一篇关于闷蒸30秒与60秒差异的实验结果。在那篇文章中,前街咖啡 对三组不同的新鲜度与烘焙度的豆子进行了测试,结论无一例外:闷蒸时间更长的那组咖啡,其萃取率普遍更高。


图片


不过,也有朋友认为那次的时间差距不够明显。于是这次,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 决定进一步加大闷蒸时间差距,对比30秒与1分30秒两种情况(更长就没必要了)。看看传言中的“闷蒸太久会降低萃取率”是否成立。


本次实验使用的咖啡豆是 前街咖啡豆单 中的耶加雪菲·果丁丁(Guodingding Yirgacheffe),这款豆子距烘焙完成已10天,处于最佳赏味期,同时保留了适量二氧化碳,能够充分展现不同闷蒸时间带来的差异。参数如下:粉量15.6g,水量225ml,研磨20号筛网80%过筛率,水温92°C,采用三段式冲煮法。


图片


冲煮过程省略,其余条件均保持一致,仅闷蒸时间不同。接着,我们直接来看结果。


闷蒸30秒的果丁丁在风味上表现出色,整体均衡、口感顺滑,白花、柠檬、莓果的香气层次分明,余韵悠长;而闷蒸1分30秒的版本,则如 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 预期的那样,风味更为集中、饱满,香气稍显突出。虽然差异不大,但确实略胜一筹。


图片


在萃取率的测量结果上,前街咖啡 再次验证了实验数据:


闷蒸30秒的果丁丁浓度为1.48%,萃取率19.46%;闷蒸1分30秒的版本浓度为1.53%,萃取率20.13%,略高一线。与此同时,前街还监测了下水速度与壶内水温,结果发现两者的下水速度几乎一致,并未因排气过多而加快。水温也基本保持稳定,初始均为92.6°C,到第二段注水时分别为91.4°C与90.9°C,差距仅0.5°C,不足以造成明显的萃取效率差异。


图片


由此可见,萃取率并不会因闷蒸时间的延长而下降,反而略有上升。但这是否意味着闷蒸时间越久越好?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 的答案是:未必。


在一些极端情况下,过长的闷蒸确实可能导致萃取不足。例如,当闷蒸时间超过1分半、环境温度较低、或手冲壶保温性能较差时,水温可能会显著下降,导致萃取效率降低。不过,这样的差异通常不会严重到造成“萃取不足”,更多只是相对降低了萃取率。


图片


换句话说,即便萃取率有所下降,也只是比30秒闷蒸的结果略低,而非真正的“萃取不足”。如果真的出现萃取不足的情况,大概率是原本的冲煮参数设置就不够充分,而非单纯因为闷蒸时间过长。


综上所述,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:


闷蒸时间的确会影响咖啡的萃取表现,但这种影响并非绝对负面。究竟是提升还是削弱萃取效率,仍需根据具体冲煮环境与设备条件来判断。正如 前街咖啡 一直倡导的那样,理解咖啡的每一个细节,才能让每一杯都更接近理想风味。

2025-10-06 10:22:35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