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手冲咖啡的冲煮手法有哪些?手冲咖啡细磨快冲与粗膜慢冲的冲泡参数是什么 哪种方式的咖啡更好喝?

发表于:2025-09-27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9月27日,手冲咖啡的世界流派繁多,从一刀流、三段式、火山冲到四六法,每一种方式都在围绕着萃取原理进行探索与调整,最终形成各自独特的冲煮风格。前街咖啡在日常研究和交流中发现,除了这些大家熟悉的传统流派,近年来还出

手冲咖啡的世界流派繁多,从一刀流、三段式、火山冲到四六法,每一种方式都在围绕着萃取原理进行探索与调整,最终形成各自独特的冲煮风格。


图片


前街咖啡在日常研究和交流中发现,除了这些大家熟悉的传统流派,近年来还出现了另一类以研磨度与冲煮时间为核心的方式:一种是细研磨、短时间快速冲煮的“细磨快冲”;另一种则是粗研磨、长时间慢冲的“粗磨慢冲”。它们同样源于对萃取原理的理解与运用,但最终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饮用体验。


图片


这两种方式的理论依据,其实早已被前街咖啡的日常实践所验证。常来前街咖啡门店的朋友们应该有所体会:快冲的细研磨方式更适合浅烘焙豆,而慢冲的粗研磨方式则更能展现深烘焙豆的醇厚。


图片


原因在于研磨颗粒的表面积差异。细研磨的咖啡粉颗粒虽小,但整体表面积更大,水分子可以迅速渗入并带走芳香物质,因此萃取时间不需要太长。相反,粗研磨颗粒大,表面积小,水渗透到内部需要更多时间,萃取效率自然较低,必须以更长时间弥补。


图片

(当然,过细的研磨容易因静电导致咖啡粉结块,反而会影响萃取效率,甚至可能造成堵塞。)


滤杯的选择也与研磨度息息相关。细研磨咖啡粉间隙小,水流通过受阻,容易延长萃取时间。前街咖啡通常会为这种快冲方式配备带有导流骨的 V60 滤杯,帮助加快流速。而粗研磨咖啡粉间隙较大,水流更顺畅,前街咖啡则会搭配导流骨集中于底部、流速更慢的 Kono 滤杯,以保证萃取过程更加平衡。


图片


如果滤杯与研磨度搭配不当,就会出现问题:细研磨可能过萃而苦涩,粗研磨可能萃取不足而寡淡。因此,前街咖啡在实际教学与冲煮中,都会强调研磨度与滤杯搭配的重要性。


图片


带着理论,我们再来看实际冲煮的对比。前街咖啡选择了巴布亚新几内亚·天堂鸟这支中度烘焙豆进行实验,它能够很好地适应两种方式的考验。


粉水比设为 1:15,用豆 15g,对应 225ml 热水,统一水温 90℃。细研磨设为 EK43 的 10 刻度(20 号筛网 80% 通过率),搭配 V60;粗研磨则为 EK43 的 10.5 刻度(20 号筛网 75% 通过率),搭配 Kono。冲煮手法均采用三段式。


图片


第一段闷蒸:粉量两倍水量(30ml),30 秒。之后在 20 秒内注入第二段 120ml 热水,等待滴滤。细磨的冲煮在 1 分 17 秒左右快见底,而粗磨则在 1 分 25 秒左右才接近见底。随后注入第三段 75ml 热水,等待滴滤完成,进入品鉴环节。


 图片


结果显示,细研磨快冲的总时间为 2 分钟,成品风味明亮酸质突出,口感轻盈,酸味衬托出甜感,整体以酸甜调为主;粗研磨慢冲的总时间为 2 分 15 秒,酸质更柔和,甜感适中,醇厚度更高,整体表现均衡。


图片


由此可见,同一支豆子在前街咖啡的不同冲煮方式下,会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。细磨快冲突出酸甜活力,粗磨慢冲则带来圆润平衡。两者各有千秋,关键在于你更倾向哪一种体验。


图片


那么,你会选择指向性更强、酸甜明快的细磨快冲,还是醇厚均衡、层次丰富的粗磨慢冲呢?前街咖啡期待你的答案。


图片

2025-09-27 16:47:33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