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在家如何自测咖啡研磨度?咖啡豆研磨度对咖啡口味有何影响?不同咖啡冲泡方式的最佳研磨度是什么

发表于:2025-09-27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9月27日,盲猜点进这篇文章的你,此刻或许在为咖啡粉研磨的问题困扰吧。在手冲咖啡的世界里,研磨度总是那个最难用语言明确传达的环节。因为大家手中的磨豆机不尽相同,每当顾客向前街咖啡的咖啡师询问冲煮的研磨度时,往往需

盲猜点进这篇文章的你,此刻或许在为咖啡粉研磨的问题困扰吧。在手冲咖啡的世界里,研磨度总是那个最难用语言明确传达的环节。因为大家手中的磨豆机不尽相同,每当顾客向前街咖啡的咖啡师询问冲煮的研磨度时,往往需要通过目测和比喻来说明。虽然这种方式带有局限,但却是最快能建立起冲煮理解的方式之一。


图片


要冲出一杯好喝的咖啡,学会判断咖啡粉属于哪种粗细度,是非常关键的一步。常见的几种参照物就是细盐、细砂糖、粗砂糖、以及海盐颗粒。


细盐般的粉末最大特征就是“极细又均匀”,看起来松散,揉搓时几乎没有颗粒感。这种粉适合摩卡壶等高压萃取方式,因为细粉能在高温高压下释放更多油脂。


图片


细砂糖的粗细,是手冲时最常见的参考。摸起来带有轻微沙感,不太成块。这样的研磨能让咖啡在冲煮中更好释放花果香气,特别适合浅烘或中烘的豆子,突出清新的风味。


图片


粗砂糖则带有更明显的颗粒感,甚至入口咀嚼还能听到咯吱声。它表面积更大,避免因浸泡过久而过萃,适合中深焙或深焙的豆子,比如主打巧克力、焦糖、可可风味的咖啡。


图片


海盐状的粉末则是最容易辨认的,大颗粒、结晶感强,整体不均匀。比起滴滤,它更适合浸泡式冲煮,像法压壶或聪明杯,搭配2~3分钟的萃取。若仅凭眼睛难以判断,还可以结合冲煮时的萃取速度、颗粒状态和味道表现来分析研磨是否合适。因为无论粉径如何,最终还要通过冲煮表现来确认:闷蒸时的粉层状态、总萃取时长、咖啡渣颗粒形态,都是判断的关键。


图片


在前街咖啡的示范中,以日晒红樱桃作为冲煮主角,使用 MAVO 巫师2.0 手摇磨豆机。先用少量咖啡豆(3~5克)试磨,结果颗粒接近海盐状,于是直接大幅调细,拧了10格后,粉末大小接近细砂糖,符合手冲需求,于是进入正式萃取。参数是:咖啡豆 15克,总水量 225克,水温 91℃,滤杯 V60,三段式注水:30克、95克、100克。

第一次冲煮时,研磨过细,闷蒸阶段粉层紧密,出水明显变慢,萃取超过2分半。冲完的咖啡渣上附着泥粉,入口是沉重的莓果味,尾段带涩。前街咖啡判断这是研磨过细导致过萃,于是调粗3格再试。


图片


再次冲煮,同样的参数下,新的研磨颗粒更大,闷蒸时粉浆偏干,整体流速稳定,总萃取时间为28秒。冲后的咖啡渣蓬松均匀地铺在滤杯壁上。入口风味清爽,带有柑橘类的果酸与焦糖般的余韵。这样的表现,才是前街咖啡所追求的理想研磨度。


图片


2025-09-27 14:47:37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