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手冲咖啡豆能用啦做意式浓缩咖啡吗?单品豆的espresso比例参数怎么调整?中焙豆做意式咖啡好喝吗?

发表于:2025-09-27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9月27日,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群咖啡爱好者,他们会想着把手冲(单品)咖啡豆放进意式咖啡机里,希望意式浓缩的风味能够更加多样。这个想法当然没错,毕竟所谓的SOE(单品意式)就是这么来的,只是往往价格会更高一些!在前街

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群咖啡爱好者,他们会想着把手冲(单品)咖啡豆放进意式咖啡机里,希望意式浓缩的风味能够更加多样。这个想法当然没错,毕竟所谓的SOE(单品意式)就是这么来的,只是往往价格会更高一些!在前街咖啡,很多朋友也抱着这种尝试的心态,但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点——单品豆的萃取难度。


图片


一袋227g的手冲豆,最后可能只能萃出一杯满意的浓缩!除了类似曼特宁这种接近深烘的豆子外,常见的单品烘焙大多落在中浅烘的区间。在这个范围里,除了需要在研磨度上下足功夫外,如何克服酸度在意式浓缩里被放大的问题,也是个不小的挑战。结果就是,一整包豆子可能最后只换来了一次成功的尝试,甚至还没喝到理想的成品。那么,问题来了,如何用最少的单品豆,就能做出风味适宜的意式浓缩呢?


图片


即便是深烘的咖啡豆,如果萃取不足,依然会带来刺舌的酸感,更别提中浅烘这种酸质更丰富的豆子了。在意式咖啡机高压萃取的过程中,这些酸性物质会被集中到一小杯咖啡里,酸得让人措手不及。如果是刚入门的新手,很容易误以为这是豆子的天然风味,而不是萃取不足带来的问题。前街咖啡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,所以会强调——先掌握正确的参数!


图片


浓缩的基本原则对所有烘焙程度都适用:粉液比1:2,萃取时间控制在25~35秒区间。只要把数值控制在这个范围,通常不会轻易出现萃取不足,大大增加了容错率。在此基础上再做些微调整,基本就能萃出一杯心仪的浓缩。


图片


不过挑战从研磨就开始了!如果把深烘意式豆的研磨度直接套用在中浅烘豆上,前街咖啡的咖啡师会立刻看到“喷泉式”萃取——咖啡液十秒左右就涌出目标液量。这是因为浅烘豆质地更硬,气体膨胀不足,阻力小,水就会快速穿过粉层,导致萃取严重不足。所以必须把研磨度调细,让热水能慢慢渗透,从而得到足够的萃取率。


图片


前街咖啡常用的伽利略Q18磨豆机,在把一款中深烘的拼配豆换成中浅烘豆时,会把研磨调细两格;若是深烘换浅烘,通常需要调细四格起。然后再根据萃取时间逐格微调,直到回到理想的参数区间。


图片


接下来是粉量的调整。中浅烘的豆子磨出来的颗粒更细,粉饼体积会比深烘豆更小。当研磨调细后,粉饼又会进一步缩小,导致粉饼和分水网之间出现较大空隙,水流冲击力过强,甚至可能出现通道效应。解决办法是增加粉量。比如深烘20g粉刚好压至粉碗环线位置,那么中浅烘就需要用21g才能填满到同样的环线位置。


图片


即便参数都对了,风味上可能还是会出现尖酸或苦涩。这时就可以通过微调粉量、液量或压力来修正,直到获得更理想的平衡。当然,如果只是偶尔尝鲜的朋友,可以不必纠结得太细。


图片


那手冲豆做成意式的味道会是怎样的呢?正如开头所说,中浅烘豆酸质浓郁,油脂相对稀薄,入口会显得酸感突出。但如果加水做成美式,风味就会焕然一新——酸质明亮,层次清爽,甜感在中后段浮现,尤其是花香调性的浅烘豆,做成美式会更加优雅动人。


图片


不过它们并不太适合做奶咖。酸味和牛奶容易冲突,花香清新的风味也容易被牛奶掩盖。除非使用像厌氧处理这种风味更具象、更浓烈的单品豆,才不会被牛奶压住风头。前街咖啡在教学时也会建议,喜欢奶咖的朋友可以优先选择这种豆子来尝试。


总结来说,用手冲豆做意式其实就是另一种体验SOE的方式。虽然过程充满挑战,但乐趣就在于此。前街咖啡建议,每次尝试都把数据记录下来,留作参考。这样下次用相似的豆子时,只需在模板上稍作调整,就能快速做出满意的意式咖啡了。

2025-09-27 16:07:26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