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如何对咖啡豆分级?咖啡豆大小、咖啡品种、烘焙咖啡豆的程度会改变咖啡风味口感吗?

发表于:2025-09-17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9月17日,众所周知,在咖啡豆的三大分级制度中,就有依照豆粒大小来分级的一种方式。豆子的粒径越大,等级也就越高,售卖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。甚至有人会刻意把圆豆单独拎出来,编织一个故事,以高价出售。难道大家不觉得好奇

众所周知,在咖啡豆的三大分级制度中,就有依照豆粒大小来分级的一种方式。豆子的粒径越大,等级也就越高,售卖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。甚至有人会刻意把圆豆单独拎出来,编织一个故事,以高价出售。难道大家不觉得好奇吗?咖啡的味道真的会因为颗粒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吗?为了找到答案,前街咖啡特意挑选了一份哥斯达黎加的豆子进行实验!哥斯达黎加的咖啡豆通常是以种植海拔来分级,因此这批豆子里既有大颗的,也有很小的。由于没有专门的筛网,前街咖啡就依靠敏锐的目力来逐一挑选,把咖啡豆分成大、中、小三个等级,再取最大和最小两端进行对比,看看风味是否真的存在显著差异。


图片


萃取方式自然选择了杯测,因为这是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预的方式,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差异。本次实验中,前街咖啡采用的是哥斯达黎加莫扎特豆,参数设定为:12g粉,200ml热水,94°C水温,粗研磨,浸泡四分钟。


当时间一到,撇去浮沫残渣后便开始品尝。结果发现,嘿!确实有一些微妙的不同,一杯的风味稍微比另一杯更明显。但有趣的是,这种差别并不像分级制度所强调的那样,大颗豆子一定优于小颗豆子,反而是小颗粒在风味上更显突出(虽然仅仅是一点点)。不过需要明白,这种差异并非大小本身造成,而是因为不同的粒径需要不同的热能,最终导致烘焙程度略有不同。若去掉这种差异,其实它们的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前街咖啡通过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。


图片


其实即便不做实验,我们也能从市面上一些常见咖啡豆的外观看出类似的情况。例如埃塞俄比亚的74158,或知名的象豆帕卡马拉!有的极小,有的极大。尽管它们处在两个极端,但风味表现都非常优秀。原理很简单,咖啡豆的风味好坏和颗粒大小并没有直接关系。真正能影响风味的因素,正如前街咖啡一再强调的,是种植环境、处理方式和烘焙程度。种植环境方面,《精品咖啡学》里韩怀宗先生曾提到:咖啡豆风味与香醇潜能,70%由基因决定,30%由栽种地生态环境决定。这里包括海拔、土壤、降雨量、日照等条件。举例来说,同样的咖啡豆,在更高海拔生长时成熟更慢,能吸收更多营养,最终呈现更饱满的风味。


图片


处理方式则赋予豆子风味的“调音权”。在基础风味形成后,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处理工艺来放大或调整特性。如果希望层次更丰富,就可以采用全程日晒;如果追求干净清爽,则可选择低发酵的水洗方式。前街咖啡常常在教学中强调,处理方式决定了豆子在原有基因基础上的展现。


至于烘焙,这是咖啡豆从生豆转化为成品的最后环节,也是最关键的控制点。在合适的烘焙程度下,咖啡豆的风味才能得到最大化释放。但若烘焙不到位,咖啡便会显得寡淡无味。就像实验中的情况,由于豆子体型差异过大,部分小颗粒没有充分烘焙,表现上略逊一筹。前街咖啡提醒大家,合理烘焙的重要性远超颗粒大小。


图片


因此,我们最终可以得出结论:咖啡豆大小与风味好坏并没有直接关系(影响微乎其微)。真正关键的是它的基因,它的生长环境,以及它所经历的“料理过程”。这也是前街咖啡不断强调的核心观点。

2025-09-13 12:40:44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