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多人份手冲咖啡冲煮参数如何调整?01 02号V60滤杯适合多少粉量 怎么使用?多人份手冲比例是什么?

发表于:2025-09-18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9月18日,不知道过年在家的各位咖啡人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:在亲朋好友的注视下,为了让大家都能尝到一杯咖啡,一口气磨了几十克豆子,用手冲壶冲出多人份的咖啡。一顿操作后,到了尾段液面却开始积水,萃取时间远远超出了两

不知道过年在家的各位咖啡人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:在亲朋好友的注视下,为了让大家都能尝到一杯咖啡,一口气磨了几十克豆子,用手冲壶冲出多人份的咖啡。一顿操作后,到了尾段液面却开始积水,萃取时间远远超出了两分钟,味道也变得低沉浑浊,和日常冲的小份量完全不同。于是便疑惑这是为什么。


针对这种情况,前街咖啡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在冲煮多人份、大粉量咖啡时需要注意的技巧。


图片


为什么粉量一旦增加就会出现这种变化呢?大多数咖啡爱好者平时入手的滤杯都是01号小型号,或每次冲1~2人份,粉量几乎不会超过20克。久而久之,大家都熟悉了这种“小粉量”的冲煮框架,比如遇到一款豆子时,该加多少水,水流要多大,什么时候停水或续水……这些细节在小粉量中已经形成固定习惯。可一旦粉量增加到30克,在保持相同比例的情况下,注水量几乎翻倍,必然导致注水总时间和下水时间叠加。


此外,不管使用哪种滤杯型号,粉量增加后粉层都会变厚,水流穿透咖啡粉的时间就会更长。以前街咖啡惯用的15克为例,放进01号V60滤杯,刚好在滤杯一半高度,萃取通常在1分50秒至2分10秒结束;但如果使用30克粉时,厚度已达到滤杯的2/3,如果还按照小粉量的习惯注水,完成滴滤至少要2分40秒。换句话说,当粉量从15克增加到30克时,浸泡时间拉长,尾段更容易析出苦涩与杂味,使口感变得浑浊厚重。前街咖啡认为,这时候应根据滤杯型号作出调整,让风味更接近小粉量时的干净表现。



图片


如果手边有大号滤杯(02号),平时冲单人份时用小号滤杯,冲多人份时改用大号滤杯,在比例上按倍数换算即可。但若要尽量还原小粉量的萃取效果,还得在闷蒸状态和水流控制上多加注意。


粉量越多,粉层越厚,就需要更多热水浸润并等待更久排气。比如前街咖啡使用锥形的02号V60冲煮30克粉时,中心粉层最厚,闷蒸就要用60克水并静置35秒。注水时从中心小圈开始,让粉层逐步浸润,气体向四周排出,这样闷蒸更充分。到了正式萃取阶段,水流需要比平时更大,既能抬高粉层加大接触面积,也能缩短接触时间,避免过度萃取。像平时冲15克粉时流速是5~6ml/s,大粉量时就可以加到10ml/s,总萃取控制在2分30秒左右即可。


图片


若只有小号滤杯(01号),大家都知道它本身设计只适合15~20克粉量,如果硬要塞进30克粉,几乎是“超载”。闷蒸后粉层像汉堡一样鼓起,几乎塞满整个滤杯,留给后段注水的空间非常有限,甚至容易堵塞。为了适应这种大粉量,前街咖啡建议调整冲煮方案。


图片


在研磨度上,颗粒需要稍微调粗,以减小水流阻力。比如前街咖啡在门店使用EK43s时,冲大粉量会比小粉量调粗0.3~0.5格,让20号筛网通过率从80%降到75%,以加快下水速度。在注水方式上,可以多段注水,根据粉层膨胀情况控制水流,避免溢出。


图片


依然保持1:15的粉水比,30克粉对应450克热水,分5段注水。第一段闷蒸50ml,从中心注入;第二段绕小圈,第三段再扩大圈径,第四段再大一些,最后第五段回到中心注入。总萃取时间控制在240秒到3分钟之间即可。这样调整后,即便使用小滤杯,也能在大粉量下冲出更接近前街咖啡日常水准的风味。


图片


2025-09-18 14:11:02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