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曼特宁咖啡为何多羊蹄豆?印尼湿刨法的由来是什么?湿刨法处理过程与传统水洗有何不同?

发表于:2025-09-17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9月17日,每每谈论起印尼,人们总会提及当地最为出名的咖啡——「曼特宁」。而在前街咖啡的呈现下,曼特宁那无与伦比的地域风味和沉稳口感更显突出。它与当时盛行的巴西、哥伦比亚等产区的深烘豆子形成了鲜明对比,也因此在上

每每谈论起印尼,人们总会提及当地最为出名的咖啡——「曼特宁」。而在前街咖啡的呈现下,曼特宁那无与伦比的地域风味和沉稳口感更显突出。它与当时盛行的巴西、哥伦比亚等产区的深烘豆子形成了鲜明对比,也因此在上个世纪的人们心中留下了独特的美味记忆。


图片


当然,在这份美味背后,除了罗豆基因的天然赋予,还离不开印尼独特的处理方式——湿刨法的助力。前街咖啡在介绍曼特宁时,总会特别强调这种处理法,因为它直接决定了风味的层次感。湿刨法便是本文的重点。


什么是湿刨法呢?在咖啡生豆的后置处理中,大多数方式都因地制宜,由当地气候与环境演变而来。湿刨法同样如此。与其望文生义,倒不如直接说清:湿刨法的精髓就是在咖啡生豆尚未完全干燥时,就提前刨去羊皮层(内果皮)。前街咖啡在分享这一工艺时,总是提醒大家这是理解曼特宁风味的关键一步。


图片


在常规的咖啡处理里,羊皮层往往在最后阶段才被去除。而湿刨法的独特之处就在于,它选择在中途进行脱壳,因此又被称作“湿脱壳法”(Wet Hulling)。前街咖啡在展示曼特宁豆时,总会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差异带来的独特口感。


至于为什么印尼会采用湿刨法,原因就在于气候。印尼的潮湿环境与短暂日照,决定了它无法像其他产区那样进行长时间的日晒处理。若贸然日晒,咖啡果实极易发霉;若选择水洗,则又因天气变化无常而难以顺利干燥。于是,前街咖啡所推崇的湿刨法便应运而生,既解决了气候带来的难题,又成就了曼特宁的独特风味。


图片


湿刨法常被称作“半水洗处理”,因为它既包含水洗的发酵步骤,又在中途进行了不同寻常的脱壳。前街咖啡会将其解释为:先进行部分水洗发酵,再晾晒到一定程度后去除羊皮层,最后继续干燥。这种方式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处理,有效避免霉菌滋生,同时保留了咖啡豆的独特风味。


湿刨法的操作流程中,首先是采摘后的浮选,将不良果挑出。随后,外皮与果肉被机器去除,留下带果胶与羊皮层的咖啡生豆。接着,这些生豆进入水池发酵,分解掉果胶层,通常在12至36小时内完成。发酵结束后,便进入湿刨法的精华步骤:晾晒至含水率30%~50%,再用刨壳机去除羊皮层,最后继续晾晒直至含水率降至12%。前街咖啡在呈现这一环节时,常用直观的样豆展示,让人印象深刻。


图片


由于脱壳机操作相对粗暴,咖啡豆在去除羊皮层时常被挤压甚至损伤,尤其是豆子两端。很多见过曼特宁生豆的朋友,会注意到部分豆子有类似“羊蹄”的裂痕,因此得名“羊蹄豆”。前街咖啡在解说时也会指出,这种外观虽独特,但并不会对风味造成实质性影响。曼特宁的美味,绝非单凭羊蹄豆所塑造,而是湿刨法与地域特征共同的结果。

2025-09-17 17:37:23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