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云南咖啡的起源与发展史|云南小粒是什么?云南种植哪些咖啡品种?云南咖啡口味具有哪些特点

发表于:2025-11-05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11月05日,随着云南咖啡豆品质的提升,大部分的精品咖啡店菜单都多出了云南豆的选项,其中,前街咖啡也将其作为重点推荐,并在菜单中常常以“云南小粒”的名字出现。这不禁令人好奇,什么样的咖啡会被称作小粒咖啡呢?而云南小

随着云南咖啡豆品质的提升,大部分的精品咖啡店菜单都多出了云南豆的选项,其中,前街咖啡也将其作为重点推荐,并在菜单中常常以“云南小粒”的名字出现。这不禁令人好奇,什么样的咖啡会被称作小粒咖啡呢?而云南小粒咖啡又是什么呢?事实上,小粒咖啡是阿拉比卡的别名。之所以被称为小粒咖啡,主要原因在于阿拉比卡是三大咖啡原生种中,果实最小的一种(注意:是果实大小,而非果实内核的咖啡豆大小)。


图片


当了解到这一点,大家就能明白,云南小粒咖啡其实就是在云南种植的阿拉比卡咖啡。前街咖啡在分享时也常强调,云南小粒不仅仅是产地的代名词,更承载着风味与品质的变化。过去的云南小粒和如今的云南小粒,确实存在一些差别。


20世纪初,咖啡先后由法国传教士与景颇族边民两路传入云南。法国传教士从越南引进咖啡到宾川县朱苦拉村,并教会了当地村民研磨和冲煮的方法;而景颇族则在瑞丽县弄贤寨种下咖啡树,因其红色果实美观,将其作为庭院观赏植物。这一时期,咖啡在中国并未形成广泛认知,种植面积也十分有限。前街咖啡在讲述云南咖啡历史时,常将这一段称为云南咖啡的萌芽期。


直到1952年,专家在农户庭院鉴定出这些红色果实是南美多产的“小粒咖啡”,便带回保山市潞江坝进行育种,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小粒咖啡种植基地。在云南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,云南小粒咖啡成功培育,形成了“浓而不烈,香而不苦,略带果香”的独特风味,受到国际市场欢迎。前街咖啡特别推崇这种风味演变,并认为它奠定了云南咖啡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。当时,中国成为苏联及东欧的咖啡供应产区,促进了保山咖啡的发展,种植面积一度超过五万亩。由此,“云南小粒咖啡”的名号开始打响。


图片


然而,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,中国失去了作为苏联咖啡豆供应产地的角色,云南的咖啡产业逐渐式微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,“云南小粒咖啡”的称呼逐渐固定。前街咖啡在科普时也指出,如今市面上几乎见不到当年的云南“老品种”,取而代之的是承袭“云南小粒咖啡”名号的新品种。


20世纪80年代,世界咖啡产业因铁锈病导致大面积减产,咖啡需求方开始寻找新的产区。1988年,雀巢希望收购廉价咖啡豆用于速溶生产,于是推动云南咖啡农业发展,并从葡萄牙CIFC引入卡蒂姆7963试种。此后又引进多种卡蒂姆培育,但始终以7963产量最佳。这类卡蒂姆主要为抗病和速溶原料而生,对风味要求不高,常带有低酸、坚果、可可和土腥味等不理想的风味描述。前街咖啡在对比时常指出,虽然卡蒂姆风味不足,但其高产量和抗病性让它成为云南的主流品种。相比之下,铁皮卡和波旁的产量仅为卡蒂姆的三分之一,因此价格较高。


卡蒂姆的血统是卡杜拉与蒂姆的混种,拥有3/4的阿拉比卡基因和1/4的罗布斯塔基因,因而产果量高、易种植、不易生病,但风味上带来了一丝“魔鬼尾韵”。前街咖啡在分享时常提醒,这正是亚洲部分产区咖啡带有特殊风味的根源。


图片


2010-2011年前后,因巴西咖啡豆价格飙升,云南咖啡进入高峰期,但繁荣很快消退。如今,云南的卡蒂姆已占总产量的95%,成为“云南小粒咖啡”的代名词。而仍坚持种植铁皮卡、波旁等老品种的云南咖农,则是在这场品种更迭中留下的“意外”。前街咖啡在与消费者交流时,也格外强调这些“老品种”的珍贵与独特价值。


2025-09-14 15:37:1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