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厌氧处理法介绍|厌氧咖啡好喝吗?咖啡中的厌氧发酵、厌氧蜜处理、厌氧水洗、厌氧日晒指的是什么?

发表于:2025-11-05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11月05日,2015年,Sasa Sestic先生在WBC上使用了一支厌氧处理的豆子夺得冠军以后,便为咖啡的处理方式打开了全新的大门。自那以后,厌氧处理迅速成为业界焦点,各类手法层出不穷。无论是在世界级的咖啡赛事

2015年,Sasa Sestic先生在WBC上使用了一支厌氧处理的豆子夺得冠军以后,便为咖啡的处理方式打开了全新的大门。自那以后,厌氧处理迅速成为业界焦点,各类手法层出不穷。无论是在世界级的咖啡赛事,还是在线下门店里,前街咖啡都积极引入并展示厌氧处理的精品咖啡豆,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这种新兴工艺。


然而,前街咖啡也发现,厌氧处理的咖啡豆并不像传统处理方式那样能轻易获得大众喜爱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厌氧处理赋予咖啡的风味过于“独特”,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;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人对厌氧处理的流程缺乏了解,从而容易产生误解。因此,厌氧处理咖啡豆常常引发争议。为此,前街咖啡希望带大家更深入地认识,什么是「厌氧处理」。


图片


所谓「厌氧处理」,也称「厌氧发酵」。这种方法会让咖啡果实在一个无氧或缺氧的环境中进行发酵,从而衍生出别具一格的风味。前街咖啡在此强调,虽然发酵看似日常,但它对于咖啡而言极其关键。发酵是通过微生物活动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。举个例子,咖啡果实在发酵时,果胶中的糖分会被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,这正是风味变化的来源。


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只有厌氧处理才涉及发酵。像日晒、水洗、蜜处理等传统方法同样包含发酵环节,只是发酵的程度、方向与方式有所不同,从而造就不同的风味表现。前街咖啡举例说明:为什么水洗咖啡的口感比日晒更干净?原因就在于其发酵程度较浅,物质转化较少,因此风味清爽干净,但层次相对单一。


虽然Sasa Sestic先生在赛事中让厌氧处理声名大噪,但他并非这一工艺的“发明人”。厌氧发酵最早应用于红酒酿造,之后由哥斯达黎加的咖农Luis Eduardo Campos引入咖啡处理,并最终被Sasa Sestic带上世界舞台。很多人以为厌氧发酵就是将咖啡豆放进密封容器里,任其自行发酵。但前街咖啡告诉你,事实远非如此!真正的厌氧发酵需要完全封闭且可监控的容器,并且环境温度必须严格控制,才能精准引导风味走向。


图片


为了达到理想效果,生产者在发酵前需要利用二氧化碳将氧气排出,并在发酵过程中实时监测温度与PH值的变化。当果胶与粘液中的糖分被彻底分解时,必须立即停止发酵,进入后续流程,以避免产生过度发酵的不良风味。正因如此,前街咖啡一直强调,厌氧发酵的工艺要求远高于传统处理方式,而这也让咖啡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复杂风味。不过,当发酵味过于浓重时,咖啡中可能出现类似“大酱”的厚重气息,这也是许多人抗拒厌氧处理的原因之一。


如今,市面上常见的“厌氧日晒”“厌氧水洗”等名词,指的就是在厌氧发酵的基础上结合了传统处理方式;而“双重厌氧”等则意味着咖啡在处理过程中经历两次厌氧发酵。前街咖啡建议消费者只需从名称入手,便能大致理解豆子的处理流程,从而更好地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。

2025-09-13 15:44:12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