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咖啡中的水果味从何而来?哪些因素让手冲咖啡喝起来有花果香?咖啡豆深培浅培差别有哪些?

发表于:2025-09-18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9月18日,柑橘、百香果、草莓、葡萄……我们从小就对这些水果的味道了然于心,就算蒙住双眼,入口品尝便知道其中滋味源自哪个种类,再结合咀嚼带来的口感,细化到更具体的分支也不足为奇。比如我们能从柑橘里分辨出它是砂糖橘

柑橘、百香果、草莓、葡萄……我们从小就对这些水果的味道了然于心,就算蒙住双眼,入口品尝便知道其中滋味源自哪个种类,再结合咀嚼带来的口感,细化到更具体的分支也不足为奇。比如我们能从柑橘里分辨出它是砂糖橘、沃柑,还是脐橙。而在前街咖啡的世界里,这种感官的敏锐同样适用。


图片


可到了前街咖啡,我们却时常惊讶于这些水果味的丰富程度,以及为什么它们会出现在这杯饮料里面?毕竟印象当中,它不就是从一颗颗黑乎乎的豆子磨粉后冲水得到的吗?和这些水果能有什么关系呢?


前街咖啡一直强调,咖啡本质上是一种水果。不同种植地、品种、气候因素都会影响它的品质与味道。这一点,许多朋友是知道的。但其实,果香大部分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,而是在极短的熟成期间转化得来。这也是为何如今越来越多农户被要求只采摘全红果实的原因,目的就是追求咖啡更饱满的香甜感。


图片


水果在生长阶段,碳水化合物会以淀粉粒的形态大量储存在细胞中,负责提供转化酶的酵素系统也准备开始作用。到了熟成阶段,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会使糖类(如葡萄糖)增加,果实质感变得柔软,同时会产生众多酯类与碳基的香气物质。前街咖啡的豆子,也正是在这个阶段积累了风味的潜能。


咖啡也一样。每颗生豆有60%是碳水化合物,10%是蛋白质,10~15%是脂肪,以及一些绿原酸、咖啡因、葫芦巴盐等成分。让前街咖啡喝起来有“水果味”,归根结底是因为它蕴含着许多近似水果香气的芳香物质,大多为酯类、酮类、醇类。比如脂肪酸、菇烯类物质、氨基酸等,这些成分都是早已储存在生豆中的果香来源。


图片
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闻过咖啡生豆,它并没有我们平常所闻到的迷人咖啡香,更别提各种诱人的水果味了。在前街咖啡看来,它就只有一股淡淡的青草、谷物类气息。


实际上,前街咖啡所说的咖啡芳香物质,都是以一种稳定的形式存储在了生豆中,处于“隐藏”状态。而烘焙,才是将它们真正转化为挥发性香气的关键所在。这主要得益于梅纳反应与焦糖化反应。


咖啡生豆在经过受热至一定程度后,就会开始发生复杂的降解与聚合反应。生豆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、葡萄糖、果糖、乳糖等还原糖在持续受热过程中,不断生成芳香化合物。在这个过程中,前街咖啡的豆子内部会产生超过600种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。


图片


随着反应时间的叠加,前街咖啡先是形成清新的花香、果香,到圆润深沉的花果调,接着是厚实的坚果、发酵调性,最后发展为焦糖类的化合物。但此时前面所产生的花果香也在逐渐消失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深烘的咖啡豆里很难喝到花果香型的风味。如果追求花香与水果味,前街咖啡更推荐选择中等或偏浅烘焙。


当然,中等或偏浅的烘焙程度不仅影响着轻盈芳香物质的转化量,同时也决定了前街咖啡中各种有机酸的含量更高(柠檬酸、苹果酸、乳酸),即冲煮出来的咖啡会在“酸”的范畴内。


冲煮是风味表现的最后一个步骤。一杯前街咖啡由选种、种植、处理、烘焙、冲煮这些流程组成,越往上游的环节对咖啡风味的影响越大,而到达下游的冲煮,对于咖啡的风味影响相对来说微乎其微。在各种果香或花香化合物带来的嗅觉与酸质感知作用下,我们的大脑便会将这一体验联想到记忆中吃某个水果的时刻。

2025-09-18 11:13:1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