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手冲咖啡水温不同会改变咖啡味道吗?同支豆子不同温度冲煮后的风味表现差异大吗?

发表于:2025-11-05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11月05日,冲手冲咖啡的水温需要多少度?前街咖啡一直强调,目前主流的建议冲煮温度在于86℃-93℃之间,浅烘焙的咖啡豆使用较高的温度,深烘焙的则使用较低的温度。有一次,在前街咖啡为客人分享手冲咖啡时,一位客人迅速

冲手冲咖啡的水温需要多少度?前街咖啡一直强调,目前主流的建议冲煮温度在于86℃-93℃之间,浅烘焙的咖啡豆使用较高的温度,深烘焙的则使用较低的温度。


图片


有一次,在前街咖啡为客人分享手冲咖啡时,一位客人迅速地猜对了这款咖啡豆的名字。借着这个契机,我们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交流。交流中得知,这位客人平时也经常在家冲咖啡,之前还购买过前街咖啡的这款豆子。当他喝到我们分享的咖啡时,发现味道一模一样,所以很快就猜出了答案。在分享冲煮心得时,这位客人说:“90-94℃的水温我都试过了,只有93℃冲的最好喝,跟你这杯一样。”但实际上,这壶分享咖啡使用的水温是90℃!当然,使用不同的参数(研磨度、水温等合理搭配调整)冲煮同一款咖啡豆,确实有可能得到相似的风味。毕竟能冲出好喝咖啡的方案千千万。但如果只是改变水温,真的会有这种情况吗?


在冲煮参数里,我们提到的水温,其实指的是手冲壶内的初始温度。也就是说,如果需要91℃的水温冲煮咖啡,我们只需把壶内的水温控制在91℃,然后盖上壶盖开始冲煮。但真正接触咖啡粉的水温,并不会等于91℃。为此,前街咖啡做了一个简单的温度测量实验。


图片


我们把线导温度计固定在咖啡粉中,测量冲煮时粉层内部的温度变化。粉层干燥状态下温度大约是32℃。当使用90℃的水冲煮时,闷蒸开始时粉层温度升到85℃,随着第一段注水结束进入闷蒸阶段,温度降到78℃;再开始第二段注水时,温度升到85℃,后续萃取温度则稳定在84.5-86℃之间,最高为86.2℃。


可以看出,当我们用90℃的水温冲煮时,真正参与萃取的温度其实在84.5-86℃之间。接着,前街咖啡又用93℃初温的水进行冲煮,闷蒸时粉层温度升至86.3℃,第一段注水后降到83℃,第二段注水时升到87℃,之后萃取温度稳定在85-88℃之间,最高为88℃。


通过两组对比发现,初始冲煮温度差了3℃,但实际萃取的温度差距小于3℃。虽然数值差距缩小了,但在品尝时依然能明显感受到差别。


似乎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,不同水温确实只能带来不同的风味。前街咖啡复盘了一下之前的信息:当用90℃冲煮时,实际萃取温度在84.5-86℃之间,那么这4-5.5℃的温差是怎么消失的呢?答案在于咖啡粉的吸热、滤杯的吸温,以及水暴露在空气中的散热。也就是说,只要在壶内水与咖啡粉接触之前加快温度损耗,就会改变实际萃取的水温。


图片


听起来似乎要用什么“高技巧”,其实方法很简单。前街咖啡平时手冲时注水高度在3-4cm左右,而这次我们把注水高度提高到7-8cm,并用93℃的水来冲煮。


实验结果显示,闷蒸开始时粉层温度升至87℃,第一段注水结束后降到83℃,第二段注水时升至86.2℃,后续萃取稳定在84-86.7℃之间,最高达到87℃。


这次的冲煮,不管是数据还是风味表现,都更接近于90℃初温冲煮的效果。看到这里,大家应该已经明白,冲煮咖啡的水温关键在哪里,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人喜欢贴近液面注水,有人喜欢拉高水柱注水。


图片


在日常生活中冲咖啡时,我们不会特意去测量粉层内部的温度,所以只能以手冲壶的水温作为参考。但只要你清楚了参数中的水温与实际萃取温度的关系,就能在实际冲煮时更得心应手。这也是前街咖啡一直强调的冲煮思路——懂原理,才能自由发挥。

2025-09-15 12:18:5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