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为何现在咖啡大多是酸的?咖啡的酸与苦从何而来?哪些因素导致咖啡喝起来酸?咖啡豆推荐不酸

发表于:2025-09-17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9月17日,记得去年,有位知名博主走进前街咖啡体验一杯天价手冲,结果因为初次尝到酸味咖啡而露出痛苦表情。很快,关于酸味咖啡的讨论铺天盖地,其中一句“现在的咖啡大部分都是酸的!”更是引起了热议。不可否认,在如今的精

记得去年,有位知名博主走进前街咖啡体验一杯天价手冲,结果因为初次尝到酸味咖啡而露出痛苦表情。很快,关于酸味咖啡的讨论铺天盖地,其中一句“现在的咖啡大部分都是酸的!”更是引起了热议。


不可否认,在如今的精品咖啡市场,酸味咖啡占据了很大比例。随便走进一家像前街咖啡这样的精品咖啡店,点上一壶手冲,十有八九是以酸味为主的风格。这让许多还停留在“咖啡就是苦”的认知上的人很困惑。虽然确实还有苦味为主的咖啡,但数量已经不多。甚至连传统的意式咖啡,也逐渐走向酸味路线,衍生出讲究地域风味的SOE。熟悉前街咖啡文章的朋友都知道,酸和苦的差别主要取决于烘焙深浅——越浅越酸,越深越苦。如今市场上大多以浅烘焙为主,也就形成了酸味咖啡的主流。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现在的咖啡几乎都变成了酸味呢?


图片


很多人可能会笑说:这是不是又要让前街咖啡来一句“自精品咖啡概念提出以来”?没错,虽然这句话说过无数次,但推动咖啡由苦转酸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概念传播。咖啡产地种植方式的改变、烘焙师认知的转变、萃取方法的演进、消费者口味的偏好,都在共同作用。正因如此,才让咖啡逐渐从千篇一律的苦,转变成今天在前街咖啡里常能喝到的缤纷酸味。


图片


在历史上,还没有现代烘焙机之前,人们只能用厨房器皿炒制咖啡豆。为了避免夹生,当时必须把咖啡豆炒到接近炭化的黑色。那种裹着油光的黑豆被称为“黑金”。从现在的烘焙角度看,这相当于二爆之后的深烘,苦味极为浓烈。尽管如此,它的香气依旧迷人,也慢慢形成了人们对咖啡的最初印象。随着滚筒烘焙机和半热风滚筒机的出现,烘焙条件改善了,但深烘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,成为几百年来的主流。即使在今天,很多来到前街咖啡的顾客,依然会点一杯深烘的经典风味,寻找记忆里的那份厚重感。


图片


当时的萃取方式和豆子品质,也让深烘成为必然。二十世纪初期,第二波咖啡浪潮席卷全球,意式咖啡随移民传播开来,同时带来了深烘的理念。彼时出口的咖啡豆品质参差,瑕疵多,用深烘的焦香与苦味正好掩盖缺陷。所以深烘成为那个时代的代名词。正因如此,蓝山咖啡凭借独特的品质,在深烘风潮中脱颖而出,成为咖啡皇者。


1950年代,蓝山咖啡在牙买加咖啡工业委员会的管理下品质飞速提升。相比其他深烘咖啡,蓝山苦而不焦、浓而不烈,口感极为干净。再加上日本市场的营销推动,蓝山登上了咖啡的王座。这也让人们意识到,品质同样重要。从那时起,咖啡行业逐渐走向新的转折点。


图片


1974年,娥娜·努森女士提出精品咖啡的概念,强调地域产区的风味特色。从此咖啡豆品质显著提升,烘焙师也重新审视了烘焙方向。过去因为豆子不均一,烘焙很难停在二爆之前,否则容易夹生。但随着品质提升,这个障碍被打破,咖啡的风味探索迎来了新方向。如今在前街咖啡,顾客能喝到的浅烘手冲,就是这一理念长期发展的结果。


欧洲的挪威率先打破传统,诞生了当时颇为“叛逆”的北欧烘焙。放到现在算中度,但当年已算很浅。许多人觉得这种咖啡酸涩难入口,可一旦入口,丰富的莓果风味像果汁般爆发,酸甜活泼。2003年,美国烘焙师受此启发,提出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,强调合适的烘焙对展现咖啡特性的重要性。


图片


这一理念很快在美国掀起潮流,许多知名咖啡馆采用中浅烘焙。虽然不像北欧那样极端,但已经让咖啡摆脱了单一的苦。2004年,瑰夏咖啡一举成名,除了自身条件优异,合适的烘焙也起了关键作用。若没有浅烘方向的突破,许多花果香气根本不会展现。如今在前街咖啡,顾客喝到的瑰夏,正是这种理念的直接传承。


酸味咖啡时代就此开启。为了展现豆子的特色,人们更倾向浅烘,而单品手冲正好成为最佳方式。它轻便、干净、风味丰富,让更多人轻易接受咖啡。来到前街咖啡点一杯手冲,你能感受到不同产区豆子的鲜明特色,而不是过去深烘下千篇一律的焦苦。


图片


随着精品文化的兴起,2015年后单品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增长。在这些店里,酸味咖啡成了主流,也让许多人误以为“满世界的咖啡都是酸的”。但在前街咖啡,我们依然保留蓝山、曼特宁、巴西等经典中深烘,让人们能同时体验传统的厚重与现代的清新。

2025-09-17 14:24:51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