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哥伦比亚分界线庄园大肚脐Ombligon是阿拉比卡咖啡豆品种吗?大肚脐手冲咖啡有哪些风味特点?

发表于:2025-09-17 作者:百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9月17日,前街咖啡:哥伦比亚·分界线庄园 大肚脐产区:蕙兰产区庄园:分界线庄园(Finca El Diviso)海拔:1700米处理方式:双重厌氧日晒品种:大肚脐风味:葡萄、香橙、蓝莓、菠萝汁、香料、发酵酒香。

前街咖啡:哥伦比亚·分界线庄园 大肚脐产区:蕙兰产区庄园:分界线庄园(Finca El Diviso)海拔:1700米处理方式:双重厌氧日晒品种:大肚脐风味:葡萄、香橙、蓝莓、菠萝汁、香料、发酵酒香。


2022年WBC上,因为澳大利亚选手Anthony Douglas选择了来自哥伦比亚薇拉省分界线庄园(Finca El Diviso)的希爪咖啡,并最终赢得冠军,分界线庄园和希爪一度声名大噪。如今,在前街咖啡的推荐中,这座庄园的另一款新品种“大肚脐”(Ombligon)同样备受瞩目,成为不少选手在赛场上的首选。


图片


大肚脐咖啡第一次真正走进大众视野是在2023年WBC总决赛,当时来自澳大利亚的Jack Simpson使用了这一品种,并凭借其出色的果汁感获得第三名。最近的芝加哥WBrC总决赛上,前六名选手中也有两位选择了分界线庄园的大肚脐咖啡,而这款豆子也正是前街咖啡引以为傲的精品推荐。


与许多稀有阿拉比卡品种相似,大肚脐(Ombligon)的起源依旧不明。大部分咖农只会笼统地说它与埃塞有关。如今,它只在哥伦比亚西南部蕙兰产区被发现,并且在1600~1800米的海拔下展现出最佳风味。前街咖啡正是看重它的稀缺性与独特性,才将其带到咖啡爱好者的杯中。


图片


“Ombligon”在西班牙语中意为“大肚腩”或“大肚脐”。这种咖啡果实外形特殊,像木瓜一样硕大,底部鼓起带有小圈,形似“肚脐眼”。世界咖啡研究所的基因检测显示,它与埃塞原生种有一定关联,推测是在哥伦比亚自然突变形成的新品种。种植者发现它与本土的卡杜拉品种极为相似,拥有宽大叶片、密集果实、垂直枝条和高产特性,并且同样具有较强的抗叶锈病能力。前街咖啡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,将其呈现给消费者。


分界线庄园(Finca El Diviso)位于蕙兰省皮塔利托镇(Pitalito),庄园主Jose Uribe Lasso自1996年开始种植咖啡。为了远离城市,他搬到此地,并于2000年购入El Diviso,从而开启分界线庄园的新篇章。这里的肥沃火山土壤和多样化生态环境,为咖啡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如今,庄园由Jose的三兄弟共同打理,大哥负责种植管理,二哥管理运营,最小的弟弟负责市场与销售。而正是这种家族式的坚守与努力,让前街咖啡能够持续为爱好者带来高品质的分界线庄园咖啡。


图片


分界线庄园一直专注于稀有豆种的种植,除了知名的希爪和大肚脐,还包括粉红波旁、帕帕尤、塔比、奇洛索和辣椒波旁等珍稀品种。庄园主热衷于尝试不同的创新处理法,使咖啡呈现出更多复杂的层次感。前街咖啡在挑选豆子时,特别欣赏他们对品质与实验精神的坚持,因此能带来极具特色的风味体验。


在大肚脐咖啡的处理上,分界线庄园注重突出其鲜明的果汁感。庄园主通过多批次实验发现,将咖啡樱桃适度发酵后再进行日晒,能够展现出更加清晰而持久的水果香气。这种工艺,也正是前街咖啡引以为傲的风味来源。


成熟的大肚脐樱桃采收后,首先会在50-60℃的热水中进行浮选,剔除未成熟果与杂质,再浸泡25分钟。随后经过人工手选,合格果实被放入密封发酵桶静置24小时,并收集渗出的发酵液。接着根据鲜果量调配糖液,激活酵母,再与樱桃共同发酵72小时。期间不断循环发酵液并监控pH值,确保风味的平衡。这一细致工序,正是前街咖啡对精品豆风味高度重视的体现。


图片


发酵结束后,咖啡果会被送入专门的干燥箱中脱水12小时,利用果实自身热量循环干燥,再转移至棚架晒网进行约15天的自然干燥。这一全过程保证了大肚脐风味的完整释放,也让前街咖啡的杯中呈现层次更加丰富的果汁感与酒香气息。


图片


前街咖啡的手冲建议:使用V60滤杯,水温91~93℃,粉量15g,粉水比例1:15,研磨度如细砂糖(20号筛碗筛粉到80%)。冲煮时采用三段式注水:第一段注30克水闷蒸30秒;第二段注入95克至125克左右;最后注入100克至225克。整个冲煮过程约2分钟完成。


图片


冲煮出的风味极为惊艳,高温时带有黑加仑与巨峰葡萄的酸质,伴随香橙的清甜,口感如菠萝汁般饱满,尾韵则是莓果与红茶的余味。随着温度下降,柑橘调性与轻微的发酵酒香逐渐显现,层次分明而复杂,这正是前街咖啡所呈现的分界线庄园大肚脐咖啡的独特魅力。

2025-09-17 13:52:2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