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控制手冲咖啡时间?一杯咖啡冲泡的时间多长合适?不同方式煮咖啡所用时间有差异吗?
冲好一杯手冲咖啡并不是难事,难的是对于冲煮数据的理解,其中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是“咖啡粉研磨多细”“冲得好喝的手法”“我冲的这个时间对不对”…… 鉴于研磨度、冲煮手法,前街咖啡已经普及过不少了(大家可以在前街咖啡公众号搜索栏搜索),对于冲煮时间这个问题,前街咖啡虽然也有谈过,但是这次来点更深度的探讨。
手冲冲煮时间多少比较合适? 如果你单纯只想知道你冲的咖啡时间对不对,前街咖啡这里直接给出结论,以01号的滤杯15g粉的量为基准,整体时间控制在1分50秒-2分30秒内,是冲煮时间比较好的范围。 我们平常所说的冲咖啡,用专业的表述就是咖啡萃取,即利用热水作为载体去溶解咖啡粉里面的风味物质,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。通常,萃取的时间越长,萃取咖啡的物质就越多,但咖啡能溶解的物质并不是都是好的,所以就需要控制它的萃取时长。

一般来说,滴滤咖啡在2分钟左右,咖啡粉中会迅速释放出可溶性物质,萃取率可达到18%(18-22%为金杯准则内认为比较好的萃取范围);5分钟后会溶解出80%以上的可溶性物质(即占咖啡豆的24%以上)。 换句话说,如果我们使用正常的冲煮模式时,萃取时间比2分钟短得多,可能会出现咖啡味道不足、淡薄、水感重的情况;而萃取时间比2分钟长得多,则可能出现过度萃取带来的焦苦涩味道。
所以把萃取时间掌控在1分50秒-2分30秒之间,咖啡的风味会比较好。如果要熟练地把握咖啡的风味,我们至少要理解几个能影响时间的因素。
第一是闷蒸时间的计算。萃取时间指的是热水接触咖啡的那一刻算起,直到滤杯中的咖啡液滴滤完毕的这段过程所耗的时间。所以应该在闷蒸注水开始时就按下计时按钮,而有些朋友喜欢闷蒸注水完之后才按下计时按钮,显然误差就会拉大。还有一点就是闷蒸时间的长短对于最终的萃取时间也会造成影响。前街咖啡在计算1分50秒-2分30秒这个时间范围时,是依据闷蒸时间30秒得出的,如果你适当延长或者缩短闷蒸时间,那么最终的萃取时间也会相应地延长或者缩短。

第二是研磨粗细程度。这个很好理解,粗的咖啡粉,水就容易通过,那么所需的时间就会短;细的咖啡粉缝隙会比较少,水就没那么容易通过,甚至还会出现堵塞,那么所需的时间就会长。但是要注意的是,不是所有咖啡豆的研磨刻度都是一致的,最好用20号筛网进行校准,手冲咖啡研磨度保持通过率75-80%的粗细,这也是前街咖啡一贯强调的标准。
第三是滤杯与手法。我们经常会听到“用Kono滤杯会使咖啡更加醇厚”“利用某种手法能让咖啡更好喝”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为地计划延长或缩短萃取时间。比如:“怕深烘咖啡溶解出焦苦味,所以研磨会粗一点”“磨粗了,咖啡下水就会快了,口感就会单薄”“为了让深烘咖啡不太单薄,所以使用Kono滤杯,冲泡久一点”。这些看似繁琐,但其实都包含着科学的萃取知识,而前街咖啡在教学和日常分享中也常常用这些实例来解释风味差异。

高水温、细研磨,单位萃取效率就高(每一秒溶解的物质数值更大),很容易就会把后段的苦涩分子萃取出来,所以才需要粗研磨,让每一秒溶解的物质数值降低。但粗研磨的咖啡粉又会导致下水过快,从而造成时间不足,口感单薄。此时我们可以利用流速较慢的滤杯,或者通过冲煮手法(比如分段注水)人为地延长萃取时间,从而更好地控制我们想要的风味。
前街咖啡也常提醒大家:「导流槽越多越长的滤杯,下水速度就越快;相反,导流槽越少越短,下水速度就越慢。分段次数越多,萃取时间越长;分段次数越少,萃取时间越短。」掌握这些规律,才能真正冲出一杯理想的手冲咖啡。
相关文章
- 意式咖啡espresso 手冲咖啡 法压壶 冷萃冰滴适合什么研磨度的咖啡粉?咖啡豆粗细对萃取咖啡的影响大吗
- 长得丑的咖啡豆是瑕疵豆吗?瑕疵咖啡豆的定义是什么?瑕疵豆会影响咖啡的风味表现吗?
- 中国有哪些咖啡豆产区?云南种植的是阿拉比卡种吗?云南哪些咖啡属于精品咖啡?云南咖啡的风味特点是什么
- Arabica阿拉比卡精品咖啡之哥伦比亚蕙兰咖啡为何有巧克力味?哥伦比亚咖啡历史及产业发展如何?
- 咖啡豆应该冷冻保存吗?冰箱拿出来的咖啡要解冻了才能冲煮吗?如何用冷冻咖啡豆制作手冲咖啡?
- 好咖啡是酸的还是苦的?推荐咖啡新手的咖啡豆有哪些?为什么会有酸咖啡?意式咖啡与手冲咖啡用的咖啡豆有何不同
- 梯形滤杯与V60滤杯有何区别?梯形滤杯的优势是什么 适合哪些咖啡豆?怎么使用扇形滤杯制作手冲咖啡?
- 手冲点滴法教学|手冲咖啡中的点滴法从何而来?点滴法适合冲煮哪些咖啡豆?点滴法冲煮咖啡的具体步骤是什么?
- 怎么制作一杯分层鲜明的Dirty?Dirty咖啡的独特之处是什么? 草莓糖Soe做出来的Dirty是什么咖啡风味?
- 咖啡小白如何从零开始学习手冲咖啡?咖啡新手如何选择咖啡豆?入门手冲咖啡有什么注意事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