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云南咖啡种植的都是卡蒂姆吗?云南咖啡是阿拉比卡还是罗布斯塔?前街自产的云南咖啡风味如何?

发表于:2025-10-30 作者:咖啡编辑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10月30日,云南咖啡豆在近年的咖啡生豆比赛中屡获佳绩,频频亮相于大众视野中。如同一匹黑马般,云南咖啡逐渐出现在精品咖啡市场的舞台上。今天,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就带大家一起了解近年来云南

云南咖啡豆在近年的咖啡生豆比赛中屡获佳绩,频频亮相于大众视野中。如同一匹黑马般,云南咖啡逐渐出现在精品咖啡市场的舞台上。今天,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就带大家一起了解近年来云南咖啡的发展历程。


云南


云南咖啡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,已有百余年。早期云南种植的并非如今遍地的卡蒂姆种,而是铁皮卡种,这一品种在云南经历过两次重要的发展。1904年,法国传教士田德能途经越南进入云南大理朱苦拉村传教,并在教堂旁种下第一批铁皮卡咖啡树。正是这些阿拉比卡小粒种,开启了云南小粒咖啡的历史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云南农垦为偿还苏联贷款而大规模种植咖啡,分布于保山潞江、新城、德宏遮放等多个农场,面积一度达5万亩。随着外贸政策变化与诱病传播,种植面积骤减,仅剩不足三千亩。


图片


第二次发展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。1988年,雀巢公司支持云南咖啡产业,引入了卡蒂姆种并在全省广泛种植。此后,卡蒂姆逐渐取代铁皮卡,成为云南咖啡的主力树种,占据99%的产量。作为阿拉比卡杂交种,卡蒂姆具备高产与抗病特性,也为云南咖啡打下了产业基础。


前街庄园6


进入2000年后,中国经济腾飞,精品咖啡理念被引入国内,云南咖啡也迎来了第三次发展浪潮。如今,云南的精品化历程仍在持续,而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也参与其中,见证并推动着云南咖啡的进步。


前街日晒3


近年来,人们对云南咖啡的关注多聚焦于处理方式。虽然云南位于咖啡种植带内,但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,仅南部保山、临沧、思茅、德宏等地最为适宜种植优质阿拉比卡。过去,云南咖农以雀巢为主要收购方,注重产量而非风味。随着精品咖啡文化的兴起,这种局面逐渐改变。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认为,云南咖啡的未来应分两路发展:一是利用现有豆种,通过创新处理方式改善风味;二是从品种与种植科学出发,重新培育高品质咖啡。面对这两条路,前街咖啡选择了更为漫长却更扎实的后者。


IMG_门店水洗咖啡果


许多人对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的印象是“一家自家烘焙的温馨小店”。然而,早在烘焙之前,前街咖啡就已开始探索种植。品牌前身“大镇咖啡”最初计划在广东种植卡蒂姆,但经过半年实验后意识到,品种、海拔与处理方式三者的关系是精品咖啡的核心逻辑。于是,团队放弃广东种植计划,并因烘焙店开在保安前街而改名为“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”。在烘焙与研究并行的过程中,前街咖啡拜访了农业部热科所、云南咖农,深入了解云南不种铁皮卡、波旁的原因,并在主要产区寻找到了合适的土地。


前街门店2015


阿拉比卡咖啡对海拔有较高要求,通常需在1000米以上。云南的地形虽满足基础条件,但整体海拔仍略低,因此优秀的农艺管理至关重要。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没有选择直接购买卡蒂姆庄园,而是自建种植地,从选种开始,一步步实践精品咖啡的逻辑——产地、品种、海拔与处理方式。虽然这是条艰难之路,但历史已经证明阿拉比卡中的铁皮卡、波旁与瑰夏是风味之选。


图片


目前,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主要种植铁皮卡品种,这是一种风味优异但产量较低的阿拉比卡种,仅为卡蒂姆的三分之一,同时也更易感染铁锈病。云南属热带季风气候,无四季之分,旱雨分明,雨季是栽种咖啡的黄金时期。前街咖啡在此期间种下幼苗,利用雨水培育根系,助其顺利度过旱季。


图片


从零开始种植咖啡是一项漫长的投资。咖啡树从幼苗到首次结果需三至四年,再经过处理试验至少五年才能稳定产出。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相信,精品咖啡没有捷径。历经七年试验与改良,前街终于推出了首批云南自产铁皮卡咖啡豆——“前街2013”,仅200公斤,采用日晒处理法,凝聚八年心血。


IMG_3145


“前街2013”云南日晒铁皮卡的冲煮参数如下:滤杯V60,水温90℃,粉量15克,粉水比1:15,研磨度为细砂糖粗细。前街咖啡采用分段式注水法,闷蒸30秒后分段注水,整体萃取时间约2分钟。


IMG_前街2013


风味表现方面,这款云南日晒铁皮卡展现出坚果调性,口感扎实、酸度略低于水洗版铁皮卡,但甜度更高,平衡感更好。入口可感受到莓果酸质与红糖甜香,并带有轻微茶感。这一杯咖啡,不仅是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云南探索的成果,更是对“从土地到杯中”精神的最好诠释。


图片


2025-10-24 11:23:32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