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哥伦比亚低因咖啡手冲温度、研磨度、粉水比详细数据

发表于:2024-04-28 作者:创始人
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8日,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)产品介绍 一、溶剂萃取法 1. 直接萃取法: 将咖啡生豆,经过软化处理,再以高温(压)蒸气加热使豆表膨胀,让咖啡生豆接触面积增加,之后
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)

产品介绍 一、溶剂萃取法 1. 直接萃取法: 将咖啡生豆,经过软化处理,再以高温(压)蒸气加热使豆表膨胀,让咖啡生豆接触面积增加,之后倒入二氯甲烷溶剂,让豆子与溶剂接触后,将咖啡中的咖啡因萃取出。以二氯甲烷吸附豆表上溶解的咖啡因,但这方法较不容易影响咖啡豆本身的风味。 2. 间接萃取法: 先将咖啡生豆先经由软化处理,接著将咖啡生豆倒入沸腾的水中数小时,这步骤会将咖啡因以及许多味道元素萃取至水中,此时溶液成为咖啡中的精华,接著把这个水从咖啡豆中分离,加入二氯甲烷或是乙酸乙酯,化学分子会将水中的咖啡因分解出来,再透过加热使得咖啡因蒸发,最后的风味液体再导入咖啡豆中,重新吸收咖啡油脂以及香气。'虽然是间接萃取,但较容易失去咖啡风味' 二、瑞士水处理法 咖啡生豆先泡入温水,咖啡因与其他成分溶入水中后,再以活性碳过滤风味水中的咖啡因,接著再将不含咖啡因的风味水,引导回先前的咖啡豆中,让咖啡豆重新吸收流失的成分。 这样的方式强调不使用任何化学溶剂萃取咖啡因,但虽然并未用化学溶剂萃取,咖啡中的养分也有一些被活性碳过滤了,导致咖啡流失些许风味! 三、二氧化碳高压萃取法 '超临界二氧化碳' 先利用干燥的超临界二氧化碳,萃取经焙炒过的咖啡豆中的香味成分,再利用含有水分的超临界二氧化碳,将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取出,最后将先前萃取出的咖啡香味放回不含咖啡因的咖啡豆中。由以上步骤可以发现,超临界二氧化碳因为有高渗透力与低表面张力,而可深入咖啡豆内部,此方式去除咖啡因不会造成咖啡豆损伤、色泽也不会改变、也不容易萃取咖啡因以外的物质,可保留咖啡豆原有风味,但因需要特殊的高压环境才能完成!

  现时的低因处理技术,缺点至少有三。   某程度上,咖啡处理影响品质比土壤更甚。印尼、越南等地的农民缺乏处理技术,所出产的咖啡很易受环境污染形成瑕疵。还记得哥伦比亚的农夫朋友说过,他正在研究拖长风乾时间对咖啡味道的影响。低因处理加工,正是把这些经过细心调控并已风乾的咖啡豆再次放入水缸!更甚的是,那缸水(饱和液,green coffee extract)之前浸泡过其他批次、其他产地的咖啡生豆,味道之杂,可想而知。Swiss Water的官方网页对此并无注解。就像以同一盆水先後为牛肉、羊肉和鱼肉去解冻。味道细致(delicate)的,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平庸。但也有咖啡从这程序得益的,例如出名「重口味」的印尼豆:在饱和液内浸泡後,为人所不喜的草药味会被中和,咖啡亦从而变得顺喉。   印尼豆因浸得福   要烘焙经过低因处理咖啡需要相当经验。生豆在浸泡「出味」后再烘干,豆身较滑、颜色也较深。在同样火力下会更快去到「一爆」(注﹕专业名词,约于180℃至200℃发生),但由于豆子含水量高,所以爆声较沉。而「一爆」与「二爆」(注﹕约于210℃至220℃发生)相隔时间也相对较短。所以经验不足,或不善用五感去烘焙的,很多时会炒过头。   一如新鲜蔬果,精品咖啡追求当造。这个月份,市场上有大量埃塞俄比亚豆,而中美洲诸国,农民则忙着采收。而「瑞士水处理厂」(Swiss Water)位于加拿大,各地农民将豆寄去代工,然后辗转送到买家手中,耗时甚久。运输价钱不菲,新鲜度也大打折扣。可见瑞士水处理,较适合没什么个性可言的商用豆。   以基因改造、缺乏咖啡因的咖啡曾经在98年(夏威夷)和03年(日本)令科学家雀跃。2008年,于喀麦隆发现的天然无咖啡因品种Coffea Charrieriana更当选为「最有趣的新品种」(most interesting new species discovered by scientists),但事隔数年,也只闻楼梯响,未见「咖啡」来。 手冲哥伦比亚低因咖啡。15g粉,中细度研磨(沙糖大小),v60滤杯,90度水温,第一次注水30g水量,进行30秒闷蒸,注入至105g水量断水,等待粉床水量下至一半再注水,缓慢均匀注水直至225g水量,最后可以摇一摇滤杯增加萃取,水粉比1:15,萃取时间2:04 2022-05-18 01:41:39
0